~母親不是讓你倚賴的人,而是使你無需倚賴的人。

A mother is not a person to lean on

but a person to make leaning unnecessary

這句話放進來生活教養中,讓我在真愛與寵溺間清楚分辨!

 

與您分享書中很多很多棒透了的片段

 

*我深知有夢支持的辛苦,味道不一樣;雖然它不會因此而使負擔變輕,但人因為有夢而增加承擔的勇氣。

 

*「喜歡」是可以透過行動來培養的心態。在工作中,我用專心解決自己的害怕,用行動來克服討厭的心情。要手握「改變」的主權,不要當自己的敵人。

 

*一個人如果知道怎樣去工作和怎樣去愛,

知道怎樣為自己所愛的人工作和愛自己的工作

那麼她就可以享受到豐盛人生。

 

*重聞生活的芬芳

相信這些義工回家的時候,一定會因為過度疲累而體會到自己平常的日子有多安適;離開一下,才能重聞到自己生活原有的芬芳。

 

*有一種人是跟行星一樣的,除了公轉也不停的自傳,

他們與工作的連結愉快而緊密,時時關心著工作目標,

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盡力對整體的貢獻。

 

*每一次我聽到日本人用「辛苦了」來跟人打招呼時,都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。這句話裡充滿了一個人對專心致力於工作者的敬意。

在台灣,我們也常常用「辛苦」兩個字,但語氣和神情都不同,因為不用完成式,所以就感覺不到肯定的意味。我們比較常聽到的說法是:「那很辛苦呢!」或「妳也太辛苦了吧!」不知道為什麼,聽起來就是少了對辛勤工作的贊同,而多了一些讓聽者自覺渺小的話術。

一個專心的職人豈有不辛苦的道理,也許我們的社會與真正職人精神之間的距離,是因為大家對於「辛苦」兩個字的解讀,還不夠正面美好。

 

*我的責任是督促自己不要對你們只有擔心,而沒有具體行動;我要提醒自己的是,不要在人生課題上,當只教一半的父母。

 

*如果一個孩子連生活的互助,都必須誘以金錢才能使喚動機,我想知道的是,他們的情感教育要從哪一點教起?家庭是人際最溫暖的單位,也是一個孩子學習愛的初始地,如果做家事非得收取酬勞,那父母也應該同時跟孩子說明自己的付出,並收取照顧養育的費用,這才算是真正的理財。否則,他們對人生成本的估算一開始就有錯誤。

我覺得教育很難只做一半,如果我們想要藉由一種方法取得教養的優點,就必須看清楚價值觀是否貫徹,不能讓矛盾同時出現在方法裡。

我們不必早早培養孩子對金錢的喜好,這個社會已經給了他們足夠的影響。

在一個家庭中,愛與體貼足以成就許多結果、度過許多困難,請不要輕易拋棄孩子對家庭有所「貢獻」的機會。

 

*人生不是一次的衝刺,而是每個階段努力的總結。

 

*要說凡事都有利可得是不可能的,不如說:萬事都可從中獲益。

 

*跟時間相處不好的人,並不是忘了時間的存在,而是忘了下一個目標,下一件該做的事。

安排時間,其實就是為一件工作訂下時間限制。限制時間幫助我們專心,而專心擴大了能力,我們屏除一切無關的分心之務,更充分利用了各種感官的爆發力量。如果不主動安排時間,生活很難穩定的掌握在自己手中,我們遲早會習慣於讓時間的流動拖著自己到處漫走。

 

*每次媽媽帶我做事時,總會先不厭其煩的把整個計劃與時間規畫說清楚,這使我從生活中完全體會到時間管理的概念。

 

*在工作中得到任何的指正時,就把它當作是一種合理的討論,不是挨罵。

 

*要慢才會穩,要穩才會快。

 

*把腦中同時運作、條裡散亂的想法用紙筆列出來。我用具體的行動來規範跳脫的思緒,這是安定心情的好方法。

 

*把批評當做工作的調劑。但,這到底有什麼好處?用更正面的感受取代偶有的不快;如果要批評一件事,能不能做更專業的分析與建議,說出一個決定之後合理的觀點,而不只是停在感受的論述。

 

*在工作中,如果疑問與對立的想法超過了應有的比例,因而阻礙了自己的學習、應用或實做的機會,「抗拒」就成了自己成長的損失。也許,抗拒是一種在真實不過的工作情緒,也是一種最不必要的掙扎。

 

*我可以要求自己把事情先放下,直到可以採取下一個行動時在將它扛起。

我承認,焦慮會給人某一種程度的安撫,似乎我們在情緒裡磨光力氣,就覺得自己對事情有某種程度的盡力。

 

 

*大學生活理學會管理三件事就沒有白費ˍ學會管理時間、金錢,和感情。

 

*「嘗試另一種方法」,是多麼簡單的概念,

但當我們對某些做法或想法產生強烈的安全感時,很容易遺忘這個準則。

因為希望自己做的選擇沒錯,那股盲目的堅持時常蓋過其他的敏感。

 

*我在Tango上獲得的運氣,要歸功於我的努力。但我從沒有天真到認為,自己的付出每次一定都會得到相對的回饋。我深信,當這努力的態度,當這良好的工作習慣變成了很自然的一部分,我們會因此變的幸運。

 

*快速的發展不一定是比較好的。當你開始自己的事業時,一定要留意成本,不要透支自己的資源。

 

*就是這樣沒錯。我們做建築的,從來不會把一棟樓蓋的跟原本的藍圖一模一樣。我們有了計劃就開始工作,但是沿途不斷改進。最後建設完成了,往往與我們起出的想法看起來大有不同。這是很自然的。

 

*人生的幸福,不在於做我們喜歡的事,而在於喜歡我們不得不做的事。

 

*「想要」不是一種目標,有了具體行動的計劃才是。

 

*努力起先只是一份決心,以行動演出後,便成為經驗的成果。

 

*假如你遲遲不能決定生活的目標,終有一日會發覺,原來猶豫不決中過活,也是一項決定。

 

*時代改變了,我們雖然忙碌,卻比前一代的人花費更多時間在探討自己的情緒問題。我覺得認識情緒的健康管理很重要,但是永遠不要忘記,行動能使我們以更具體的方式專注起來,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心理治療。

 

*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輕的朋友,他們花費在與他人討論或解決生活與工作疑惑的時間,遠超過我的想像。在過度討論中,我想提醒他們:先不要急著找答案,做做看再說。也許真正的答案,就會在過程裡顯現出來。

 

*我常常看到有些人動不動就拿「完美主義」來揶揄工作賣力的人,我自己倒常常想到「盡力主義」。對於一件事設定比較高的目標,朝著一個可以更好的標準努力。在抵達終點的時候,因為曾經如此盡心盡力,就算結果不盡完美,也能對所有的成績感到坦然。

 

*心理學家說過:「上班時的任務是把工作做好,而不是去處理遇到的情緒問題。」我相信「專心」與「責任感」,的確能幫助我們提升工作上的精神感受,避免掙扎下所帶來的困擾與負擔。

*「學會」與「做完」是同等重要的功課。「學會」了還能耐心做下去,才會成就美好的結果。我們都了解,「懂」的人不一定能成為領導者;成就功效的是腳踏實地、堅持去「做」的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雨文書屋 的頭像
    雨文書屋

    雨文書屋

    雨文書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